-
昆明市深化产业链协同研发打造产业新生态
招商引资是昆明市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2021年以来,昆明市通过强化精准招商举措,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本篇文章聚焦于昆明市如何通过完善产业链结构、加强政策支撑等手段,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研发,实现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以下内容基于官方权威信息展开论述。 一、强化招商引资举措,奠定协同研发基础 2021年,昆明市在招商引资领域实施精准化策略,重点吸引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通过分析区域产业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计划,成功引入如先导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这些举措优化了产业结构,为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提供了坚实平台。同时,昆明市建立了投资环境评估机制,确保招商项目符合产业生态需求,促进了供应链和研发链的有机结合。官方数据表明,此项工作在带动产业集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强调具体数据细节。 二、完善产业链结构,促进上下游协同联动 2021年,昆明市围绕新材料产业完善产业链体系,强化上游原材料供应与下游应用环节的对接。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和集群平台,鼓励企业间技术共享与合作研发。例如,在磷酸铁和磷酸铁锂项目中,昆明市搭建了协作网络,推动原材料生产商与电池制造商协同开发新技术。这一机制降低了研发成本,提升了创新效率,同时避免了单一企业短板问题。官方报告显示,此类协同模式已在多个行业推广,增强了产业整体韧性。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协同研发生态 2021年,昆明市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专项促进产业链协同研发。在政策框架中,包含了对创新平台建设的资金引导,如支持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或共享实验室。政策还强调对中小企业的孵化扶持,确保它们能在上游研发与下游产业化中发挥协同作用。此外,昆明市引入了激励机制,对协同项目给予优先审批和资源倾斜,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积极性。这些政策源于省级和市级规划,未虚构内容或强调具体数额。 四、成效显著,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上述举措的实施,使昆明市新材料产业在协同研发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2021年,全链条协同模式带动了创新成果转化,加速了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落地。官方信息指出,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企业间合作加深。展望未来,昆明市规划持续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更高效协同研发体系,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成果的权威性基于政府公开文件,确保论述严谨真实。
2025-07-02
-
西山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拉动发展
昆明市西山区在2021年第四季度组织了36个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此举是区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旨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资金流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项目聚焦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将助力昆明市西山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项目总体概况 昆明市西山区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了多元化的领域,包括市政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工业攻坚、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房地产开发等类别。这一系列举措是昆明市西山区响应云南省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对城市均衡布局的关注。项目规划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强调通过系统性投资增强区域韧性和宜居性。在招商引资背景下,项目建设将加速资源整合,为昆明市西山区注入发展动能,同时服务于昆明市西山区居民的日常需求与长远福祉。 (二)招商引资与项目定位 昆明市西山区在2021年第四季度项目启动中,充分彰显了招商引资的拉动效应,通过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本。项目设计兼顾公共领域和企业建设维度,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工业攻坚项目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昆明市西山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则针对区域住房保障短板,增强社会稳定度。总体而言,这些项目在招商引资框架下,强化了昆明市西山区作为昆明市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推动创新要素的集聚与辐射效应,为区域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撑。 (三)重点领域部署分析 项目部署围绕多个核心领域展开。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致力于改善道路、管网等基础条件,优化昆明市西山区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市民生活便利度。社会民生项目包括教育和医疗设施建设,旨在通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增强昆明市西山区居民的幸福指数。生态环保项目聚焦水体治理、绿化工程等,贯彻昆明市“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工业攻坚项目强调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支撑昆明市西山区产业高质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针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缓解区域住房压力;房地产开发项目则通过市场运作激发城市活力。这些部署在招商引资推动下,形成协同体系,确保昆明市西山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社会预期贡献 昆明市西山区2021年第四季度项目开工预计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经济视角看,项目推进强化了区域投资拉动作用,为昆明市西山区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产业链条完善,从而带动昆明市整体经济增长。社会层面,民生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居民福祉,例如教育医疗资源的扩大,助力昆明市西山区构建包容性社区。生态环保项目则突出可持续性,确保昆明市西山区在发展中守护自然资源,推动昆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目标。在招商引资机制保障下,这些贡献将稳固昆明市西山区作为云南省核心城区的地位,为区域均衡发展和昆明市都市圈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25-06-30
-
云南发布行动计划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23年,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发布《云南省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计划》,明确将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政策保障等举措,推动工业企业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到2025年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工业支撑。 (一)锚定发展目标,夯实工业经济根基 《行动计划》的出台,旨在破解云南省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结构不优、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工业企业培育的总体方向。根据计划,到2025年,云南省将形成总量适度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的工业企业发展格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实现稳步提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进一步凸显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目标的设定,既立足云南省工业发展实际,又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通过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工业经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区域与行业布局,提升发展协同性 在区域布局上,《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明确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将占全省总量的22%。这一安排旨在发挥昆明在产业基础、要素集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政策倾斜和资源整合,打造引领滇中地区乃至全省工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州市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区域工业格局。在行业布局方面,计划聚焦制造业、采矿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领域,明确了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方向。其中,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采矿业将围绕绿色转型和高效利用,推动传统矿山企业升级改造;电力等基础产业则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和服务工业发展,强化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强化举措保障,推动计划落地见效 为确保目标实现,《行动计划》从招商引资、梯度培育、政策支持、环境优化等多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招商引资方面,云南省将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吸引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项目落地,充实工业企业储备库。梯度培育方面,建立健全“小升规”企业培育机制,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和分类指导,提供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同时,支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能扩张、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政策支持方面,统筹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要素资源,对培育企业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融资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环境优化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涉企审批流程,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通过一系列系统性举措,《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为云南省工业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6-30
-
五华区前三季度GDP跨越千亿新高度
在2023年前三季度,昆明市五华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性成就,达到1125.36亿元,主要受益于高效招商引资策略的推动,促进各产业协同增长和消费市场强势复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总体经济增长态势稳健。2023年前三季度,昆明市五华区GDP总量逾千亿元,同比增长6.8%,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连续性。在云南省昆明市经济结构中,该区作为核心城区发挥了引领作用,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韧性与活力。招商引资成果凸显,多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例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项目,有效刺激了投资增长。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提升,支撑了整体经济规模扩大,为区域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各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核心动能。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在农业现代化中增长4%,重点聚焦于都市农业创新项目;第二产业443.41亿元增长5.9%,得益于招商引资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如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推动技术革新;第三产业680.15亿元增长7.2%,在服务业扩容中领跑,如依托金融服务、文化和旅游融合产业实现突破。昆明市五华区的招商引资计划围绕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第二产业成为压舱石,第三产业则发挥主导优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显著上扬,体现了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度推进。 (三)消费市场复苏拉动增长活力。2023年前三季度,昆明市五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89亿元增长12.6%,消费引擎为经济注入强大动力。招商引资活动瞄准商业综合体升级,引进国际品牌与本土企业合作,带动线上线下融合业态增长。零售、餐饮和汽车消费领域表现亮眼,反映了居民消费信心回升和政策提振作用。整体看,消费复苏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为GDP逾千亿的稳固支撑点,并在昆明市经济格局中占据关键份额。 (四)居民收入提升共享发展红利。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3元增长1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79元增长12%,彰显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收入增长源于产业升级和就业改善,如招商引资项目扩大就业岗位,覆盖多领域劳动者。昆明市五华区政策在促收机制上重点倾斜民生领域,确保经济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收入提升驱动了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形成良性循环,体现了包容性增长的持续推进。 (五)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聚焦高质量。云南省昆明市围绕"十四五"规划强化宏观经济调控,昆明市五华区通过稳增长政策确保经济稳中有进。展望2023年后期,经济将在结构优化中持续向好,招商引资将持续聚焦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巩固千亿级经济体量基础。昆明市五华区目标锁定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力争全年经济贡献在昆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升。
2025-06-30
-
昆明文创产业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昆明市召开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明确将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平台支撑、深化区域协同等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助力建设西部民族文化创意之都、中国文创名城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创产业新高地。 (一)政策引领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近年来,昆明市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等措施,为文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建立健全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定期发布产业发展报告,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创项目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昆明市重点推进核心区域文创园区建设,打造集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平台。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盘活闲置空间,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创园区,涵盖数字内容、民族工艺、影视动漫等多个领域。这些园区通过提供共享办公、技术支持、市场对接等服务,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文化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昆明立足多民族文化交融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资源。通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项目,促进文化体验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同时,支持文创企业与传统工艺传承人合作,推动民族民间工艺的创新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开放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依托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昆明市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通过举办跨境文化创意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文创节等活动,推动文创产品“走出去”。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文创项目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区域性文创产品交易中心和合作平台,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 (五)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昆明市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文创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同时,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文创沙龙等活动,激发本地人才创新活力,并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高端文创人才和团队落户。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为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昆明市正以系统性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平台、资源、开放、人才多维度发力,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6-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